Google 台灣部落格 宣布推出違規影片收視率 (Violative View Rate) 這項全新的數據指標,以更加透明的方式向使用者呈現系統的成效。
為了增加保護觀眾措施的相關資訊透明度與問責機制,Google 自 2018 年就頒布了社群規範違規處置報告,這份報告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公開呈現 YouTube 移除的違規內容,並提供已移除的影片數量、最初如何偵測到違規內容,以及移除原因等多項資訊。同時持續新增指標,例如內容申訴數量與經申訴後恢復的影片數量。自推出這份報告以來,已經有 8 千 3 百萬部影片和 70 億則留言因違反《社群規範》而遭到移除。
另一個重點是自 2017 年投入的機器學習技術,現在也有相當的成效,可利用自動檢舉功能偵測出 YouTube 上 94% 的違規內容,而當中有 75% 的影片在觀看次數不到 10 次之前便會遭到移除。
建立社群規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讓資訊以更公平、公開的形式呈現,以今年初來說,YouTube 平台鐵碗下架了來自中國 2946 個頻道及帳號,主要是因為關於音樂、娛樂和生活方式的中文垃圾內容。一小部分上傳關於美國因應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及政治歧見加劇的中英文內容。仔細了解之下,下架的影片多數都是不當「搬運」原創,或者試圖擾亂視聽的內容。
「我們相信,違規影片收視率能讓我們精準掌握不當內容對觀眾的影響,以及找出有待改進之處。」
Google 說明了違規影片收視率的重要性,在研擬各種保護 YouTube 社群成員的方法時,違規影片收視率提供重要脈絡參考。Google 另外設計了「內容審查員」機制,會針對平台上的影片進行抽樣並計算違規影片收視率,再將結果傳送給內容審查專員,藉由抽樣調查,可以更全面地瞭解系統無法偵測出的違規內容。
不過,違規影片收視率會有上下浮動的情況。根據 YouTube Trust & Safety 總經理 Jennifer Flannery O’Connor的解說,如果在政策更新後立即檢視這項指標,可能會發現數值暫時上升,這是因為系統正在根據新版政策找出先前遺漏的違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