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前篇報導,Apple 公司春季發表會當中,除了發表紫色 iPhone 12與 iPhone 12 mini,AirTag,Apple TV 4K,不意外的推出了史上最輕薄的 iMac,搭載 M1 晶片,4.5K 螢幕,多彩選擇,三陣列麥克風,售價新台幣 39,900 元起。
全新發表的 iMac 一口氣推出藍色、 綠色、 粉紅色、 銀色、 黃色、 橙色、 紫色等多種顏色選擇,厚度也是史上最薄,只有 11.5 mm,官方解釋,以往使用 intel 晶片需要加裝顯卡、記憶體、以及所需的散熱機制,如今 M1 晶片將處理器、繪圖處理、記憶體等整合在單一晶片上,所以一口氣讓整個體積小了 50% 以上,重量不到 20 公斤,而且運作的時候聲音能控制在 10dB 以下,拿 24 吋版本來說,大小只比以前 21.5 吋 iMac 大一些。
螢幕顯示解析度為4.5K,支援 P3 廣色域顯示,支援 True Tone 顯示,會自動依所處環境的光線調整顯示器色溫,使觀看體驗更自然,最大亮度 500 尼特。
iMac 內建 1080P 的 FaceTime HD 視訊鏡頭,提供更大的感光元件之外,透過 M1 晶片的影像訊號處理器 (ISP),可以每秒超過 1 兆次的運算,執行一系列步驟來分析並提升每一像素,包括雜點消除、色調對映。再搭配 M1 中的神經網路引擎,使曝光與白平衡的調整更具智慧。
iMac 提供三麥克風陣列設計,透過波束成形技術有助於減少背景噪音對麥克風的影響,所以大家聽到的會是你的聲音,而不是環境雜音。無論是與朋友視訊通話、剪接音軌或錄製 podcast,都可以直接在機上搞定。
iMac 提供有史以來最好的六音響系統,兩對振動抑制低音喇叭能營造深沉渾厚的低音,同時避免多餘振動。為達到音色的平衡,每對低音喇叭也各搭配一個優異的高音喇叭。另外,iMac 能以空間音訊功能來支援播放具備「杜比全景聲」的影片。
在軟硬體整合方面,iMac 出貨即搭載 macOS Big Sur 系統,搭配 M1 自製晶片軟硬體整合之下,與標準 21.5 吋 iMac 機型相比,CPU 效能提升最高達 85%,繪圖處理效能最高達 2 倍,機器學習提升 3 倍。此外,Apple 也串連開發者生態圈,讓更多原本只能在 iPhone、iPad 使用的應用程式,能夠在這台 iMac 下載使用。
在跨裝置方面,以往只有 iPhone、Macbook 之間的接續互通功能,現在也可以與 iMac 同步,可以直接在電腦接聽電話、使用 iPhone 正在觀看的網頁、接力編輯來自 iPhone 編輯的訊息內容等等,當然啦!AirDrop 功能也是可以支援的。
硬體方面,iMac 至少提供兩個 USB 4,兩個 Tuunderbolt 4,同時提供同色系鍵盤、滑鼠與觸控式軌跡板,電源供應器還整合了RJ95數據孔。巧控鍵盤現在具備可用於 Spotlight、「聽寫」、「勿擾模式」以及表情符號的功能鍵,並且多了 Touch ID,可以解鎖、執行 Apple Pay 支付功能。
售價方面分兩種版本, 一種是 M1 晶片(八核心CPU、七核心GPU)版本,只有8GB RAM,256GB SSD選項,售價 1299 美元,台灣售價 新台幣 39,900 元。另外是 M1 晶片效能版(八核心 CPU、八核心 GPU),一樣是 8GB RAM,但有 256GB、512GB 兩個選擇,售價 45,900 元起,傳輸埠除了 Thunderbolt 4 / USB 4 各兩個之外,還有兩個 USB 3 埠,詳細配件與規格如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