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Google 稍早公布的「家長對於兒少網路安全認知之行為調查」當中,發現約 41% 的台灣家長意識到孩子在疫情期間可能面臨的網路安全風險,其中有 38% 的台灣家長最關注的議題為「個資外洩」、「網路交友」與「陌生訊息」、「網路不當內容」等四項,當中有 35% 的台灣受訪家長表示,從未與孩子討論過網安問題,且僅有 22% 的家長目前有使用保護兒少的網路安全設定。
這次報告當中指出,亞太區各國均有30%以上的家長從未與孩子討論過網路安全方面的話題,台灣 (35%) 與亞太區平均值 (36%) 接近。
而在針對兒少網路安全的設定和資源使用上,台灣家長是亞太區受訪國家中最為放心的,僅有 22% 的家長表示目前有在使用相關工具,低於亞太區平均值的 52%。調查結果可見台灣與亞太區的家長已具備一定的兒少網安風險意識,但仍可再加強網安工具使用、主動與孩子交流網安議題。
依據此結果,Google 建議家長可多和孩子討論在網路上與陌生人互動的狀況、提醒孩子經常更換密碼且透過可信度較高的平台獲取資訊,並教導孩子在網路遊戲或社群平台上需保持警覺,避免過度分享個人隱私資訊。
為了讓台灣家長能依據孩子興趣,選擇合適的影音內容,Google 上週推出了 YouTube 監督式服務 Beta 版。該版本由 Google 與全球各地的家長以及兒童安全、兒童發展和數位素養相關領域的專家合作,為家中有 9 歲至 12 歲兒童和 13 歲以上未成年者的家長開發的解決方案。讓孩童們可透過受監督的 Google 帳戶使用 YouTube,依據孩子的年齡與興趣提供三種不同內容設定,供家長選擇。
除了台灣,Google 也針對亞太區的數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同樣的調查。報告中可發現,相較於亞太區平均值 (58%) 和其他國家,台灣 (41%) 和日本 (35%) 家長在疫情期間較不擔心兒少網路安全風險,而菲律賓 (79%)、印度 (74%)、馬來西亞 (72%) 和越南 (71%) 等新興國家的家長最為擔憂 。
Google也建議家長協同孩童溝通好以下兩點自我管理方式:
一、啟用安全搜尋功能,無論使用者在查詢圖片、影片還是網站,內容帶有較煽情且不適宜的內容將會從搜尋結果中過濾掉。
二、家長可以透過 Family Link 應用程式建立適合孩子內容的帳號,幫助孩子尋找合適的安全內容,並管理他們的 APP下載以及裝置使用時間。
保護兒少個資也是家長相當關心的議題,Google 提供以下幾個小技巧及資源,協助家長進行相關的網路安全設定:
一、教導孩子避免使用例如生日或卡通人物的名字等容易被猜到的密碼,且鼓勵孩子經常更換密碼。透過密碼管理員,Google 可以協助使用者檢查儲存在 Android 及 Chrome 中的 Google 帳戶的密碼是否安全、是否遭盜用,或密碼強度不足等等,並提醒使用者變更密碼。
二、從可信賴且信譽高的平台接收資訊,例如 Gmail 內建的自動安全篩選器,可檢測網路釣魚的電子郵件,可阻止 99.9% 的網路釣魚攻擊。
三、在 Google 安全中心中,家長也可以在「適合全家人」的網站頁面,學習各種安全性措施,讓家長快速掌握闔家適宜的網路使用訣竅,協助孩子分辨資訊真偽及保護個人安全。
針對年齡較大的兒童和青少年,YouTube 監督式服務將提供家長「探索」、「探索更多內容」與「大部分的 YouTube 內容」三種內容選項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