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說明網路廣告的形式並說明詐騙不是不管、提醒用戶如何防治詐騙

Google 說明網路廣告的形式並說明詐騙不是不管、提醒用戶如何防治詐騙

網路詐騙千奇百樣,很多人認為 Google 那麼大間的公司,錢賺那麼多,號稱 AI 那麼強,怎麼防堵詐騙的能力那麼差,稍早壹哥參加了一個很有趣的解密活動,針對這些問題,Google 台灣也做了正面的回應,本篇文章接近 3 千字,但是真的很有幫助,跟大家分享。

問題一、網路上面有很多一看就是詐騙廣告,Google 是不是沒在管?

一般 Google 廣告搜尋、聯播網、YouTube 影音跟行動廣告四種形態,只要是廣告,Google 都會標示是廣告,只要沒有註明贊助商或者廣告。以Google 搜尋來說,搜尋結果沒有辦法用付費的方式提供,搜尋結果最多會提供 4 則廣告、底部廣告最多 3 則,甚至如果使用者的搜尋需求跟廣告沒有相對應,那麼 Google 不會提供搜尋廣告。Google台灣客戶解決方案副總經理李芝禎 (Jane Li) 表示,實際上全球有 80% 的搜尋結果,Google 並沒有提供廣告。以 Google 聯播網來說,不是每一則都是 Google 提供。影音廣告都是以 YouTube 為主,有些是自然搜尋廣告結果、有些是創作者自己錄製好上傳的影音內容。

簡而言之,Google 不是唯一的廣告供應平台,如果是 Google 提供的廣告,都會在 i(information)標示「Google 提供的廣告」。

根據 2022 年廣告安全報告指出,Google 在 2022 年移除了超過 52 億則廣告、限制 43 億則以上的廣告,並將超過 670 萬個廣告客戶帳戶停權;相較於 2021 年,Google 移除的廣告增加了 20 億則。Google 也阻擋或限制了超過 15 億個個人發布商網頁放送廣告,並針對超過 143,000 個發布商網站採取更廣泛、網頁層級的違規處置。

李芝禎 強調,Google 的廣告政策,是針對廣告客戶的安全政策,包括內容不可以違法、不可以有欺騙的行為,不可以充斥垃圾內容等等,這些政策都會因應每個國家、市場與時俱進,如果廣告商沒有辦法遵從,那麼廣告都會被移除或者暫停。一般來說,Google 主要透過AI 進行大範圍、也有工作人員進行把關。

問題二,為什麼 Google 詐騙廣告的下架率這麼低,怎麼處理詐騙廣告?

根據策略資訊公司 Advertiser Perceptions 在 2022 年所做的調查,發布商平均一年會使用六個平台,而廣告主還有媒體代理商,會用超過三個平台來買廣告版位。

根據李芝禎的說法,許多搜尋結果並不是廣告,因此會造成很多人以為許多詐騙內容是 Google 提供的廣告,基於相同的邏輯。Google 台灣政府事務及公共政策副總經理陳幼臻 (Anita Chen)指出,Google 並無法去移除某個網頁當中某個廣告商提供的廣告案例,自然也無法去移除某個網站當中,某篇文章裡面的某個超連結所引導的誘導內容。

一般使用者的檢舉,一定會有人看,也會採取相對應的行動,但是 Google 無法針對某個第三方網站進行移除、下架的動作。不過陳幼臻也透露,目前 Google 已經為台灣政府相關單位設計了一個檢舉表單,只要民眾是透過這個表單,交由政府單位等管道檢舉,Google 就一定會執行,並且持續優化內部審查的相關機制。

所有政府單位對我們提出的移除要求,都會對外發布「透明度報告」,從這項報告可以發現,從 2011 年開始,台灣政府向 Google 提出的移除項目總數來到 1067 件,其中 2020 年由於遇到總統大選,很多移除要求都跟選罷法相關,2022 年很多都是跟不當毀謗相關。

另一個跟政府合作的案例是目前在台灣推出的「金融服務驗證計畫」,目前這項計畫在全球 11 個國家推出,台灣是跟新家坡、澳洲在去年 8 月上線,透過這項計畫,可以有效阻擋不當的金融相關詐騙廣告。

問題三:要查詐騙很複雜?身為使用者如何保護自己?

其實 Google 廣告落實實名制,透過廣告客戶驗證計畫,會要求廣告客戶提供個人身分及商家營運的基本資訊,包括合法身分證明、企業註冊文件M或其他證明其身分和在當地國家有經營業務的事實。廣告客戶需在 30 天內完成驗證流程,完成驗證後才可以投放廣告。如果被檢舉,或者 Google 認定廣告客戶的廣告違反 Google Ads 政策規定,或企圖規避驗證程序,帳戶將立即被暫停,驗證的方式就是上述的 AI 跟人工。

為了提升 Google 廣告透明度,Google 在今年推出廣告資訊公開中心,讓使用者都能掌握 Google 平台中(包含 Google 搜尋、廣告聯播網、YouTube)已通過驗證的廣告客戶身分、所投放的廣告位置和廣告類型等資訊,更可以透過搜尋特定廣告主並查看廣告主的頁面資訊。

針對數位素養跟數位廣告,Google 也用資料庫的形式,驗證廣告客戶資料,透過這些資料就可以進一步搜尋廣告主,了解更多廣告相關資訊,使用者也可以透過廣告形式、投放時間、投放地點,進一步分析自己為什麼會被投放這個廣告,以及這個廠商值不值得信任。

MyGoPen 專案經理Robin Lee 指出,如果看到 Google 廣告,可以點擊廣告旁的三點標示,就可以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看到這則廣告,以及投放這則廣告的客戶是誰,甚至可以知道這個廣告是否直得信任。而使用者在看完之後,也可以選擇喜歡、封鎖等心情。

上述這個功能叫做「我的廣告中心」,可以協助使用者控管 YouTube、Google 搜尋與探索中顯示的廣告類型。提供使用者限制敏感廣告類別的選項外,並可以進一步自行控管和了解哪些資訊會被用來打造個人化廣告。我的廣告中心推出的三個月內,全球有超過 7,000 萬造訪人次,其中超過 20% 造訪的使用者會同時調整他們的廣告偏好設定。

Robin Lee 表示,詐騙手法真的是千奇百樣,而且現在已經跨平台,會建議用戶保持「零信任」的懷疑態度,面對網路世界的內容和面對現實生活的人一樣,要保持懷疑態度並反向思考「真的有這麼好的事情嗎?」、「如果真的有穩賺不賠,我會這麼大肆宣傳,告訴你投資明牌嗎?」,甚至面對愛情詐騙,家人生病需要開刀等等手法,都會建議反思,突破思考盲點。

此外,找工作的話也要找對的平台做對的事情,鼓勵大眾找工作直接去知名的、自己比較知道的人力銀行平台,避免求職詐騙。Robin Lee 強調,社交平台是很棒的生活與人際交流平台,但就不會是一個適合投資金融標的的首選之地。

Robin Lee 也分享其他防詐撇步如下:

1.運用 Google 搜尋查詢真實公司網址與資訊並進行比對,或致電公司確認;或者在搜尋框輸入「XX網站」空一格後加上「詐騙」。
2.善用 WHOIS 查詢網站擁有者,了解網域的生辰八字。
3.將可疑的網址透過公開查證網站進行辨識,如 165 與防詐達人。
4.透過事實查核生態系的第三方夥伴 MyGoPen 官網了解新的詐騙手法,提高警覺。
5.撥打 165 反詐騙諮詢專線,由專人協助說明、研判是否為詐騙。

Robin Lee 也不忘幫自己的公司打廣告,MyGoPen 等公民團體交流合作,共同形成防詐保護網並提升全民數位素養。2022 年推出 #麥擱騙啊系列影音創作者串聯,至今共有 9 位創作者響應,創作 29 支影片。而 Google 今年製作「修但幾勒」7 支網路資訊停看聽小短片,提醒大家多留意虛擬世界的可疑資訊,未來將持續推廣給廣大的觀眾觀看。

Google 分享三招打擊詐騙廣告三招:

1.源頭管理:Google 針對廣告客戶、廣告發佈商制訂相關政策規範,並提出廣告實名制,從源頭管理、減少詐騙廣告。

2.合力打擊:Google 會持續和台灣政府單位密切溝通,建立通報機制依法合力打擊。

3.全民攻勢:透過 MyGoPen 和 Google 一起透過 Google 現有工具與推廣防詐新法,幫助網路使用者、耳聰目明卻落入詐騙陷阱。

Leave ur Comment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