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電影節宣傳片《回家》只由鬼才導演廖明毅跟他手上的 iPhone 12 Pro Max 拍攝。(影片/取自YouTube)
你上一次進電影院看電影是什麼時候?
受到最初來自中國武漢的新冠肺炎(COVID-19),衝擊影視產業相當深遠,同時也造就了影音串流平台發展,因此導演的拍攝方式,將會直接決定整支電影的拍攝成本,已經使用 iPhone 拍攝多部電影的鬼才導演廖明毅,這次與《當男人戀愛時》男主角邱澤拍攝台北電影節廣告片,片名就叫《回家》希望每個觀眾都能回電影院這個家。

這一次台北電影節廣告片首次以「鬼片」的形式呈現,這是來自鬼才導演廖明毅的創意,根據他所說:「希望每個人離開戲院可以帶走一些東西」,這是很多電影創作者會講的話,所以把這句話當作這次廣告片的主軸,主要的訴求還是希望大家從中找回一些回到戲院的熱情。
邱澤透露他自己跟民眾到電影院四刷《當男人戀愛時》,發現當有人哭的時候,旁邊的人會分享衛生紙。他也套用《回家》的想法:「拍完這部片,我自己也會帶走一些自己對電影的期待。」
不過在記者會現場,廖明毅跟邱澤兩人各自分享了一些最雷的看電影回憶,幾乎都是在電影院大聲討論劇情,或者不時打開手機查看訊息。
即便如此,廖明毅認為,電影院讓每個人可以在一兩個小時以內,在一個很黑暗的地方一起感受一部作品,過程中你會跟創作者有一些交流,會跟一群陌生人一起笑、一起哭,這是串流平台所沒有的溫度。

這一次「真的」只用一支 iPhone 12 Pro Max 拍攝
廖明毅透露,《回家》只用一支 iPhone 12 Pro Max 拍攝,相較於《怪胎》用上三支手機,這次主要少了「備用機」,並且在鏡位做了調整。人力配置上,攝影師就是他自己跟一個攝影助理,加上收音、器材是有史以來最小規模攝影團隊,相較以前 iPhone Xs 來說,它的拍攝效果明顯提升,可以直接放上大螢幕播放就是證明!
換句話說,此次使用 iPhone 拍攝只減少正規電影的攝影跟場務人力與相關配備,拍攝時間也縮短,但是品質卻明顯提升,這在正規電影裡面會少幾百萬的開銷。

他認為,最大原因就是主鏡頭光圈變很大、光學防震、可以拍攝 4K,而且可以裁切,這讓前期拍攝跟後期拍攝變得比上次簡單,不過有一點讓他覺得很吶悶,就是他使用細節更豐富的 10-bit 影像格式拍攝,整個檔案卻只有 8GB。
談到大手機好還是小手機好,廖明毅坦言:「是我我還是會選小的。」他透露自己使用 iPhone 12 Pro Max 的主要原因在於主鏡頭的光學能力優於其他 iPhone 12。另外,針對 iPhone 12 Pro Max 首創杜比視界的功能,廖明毅在拍攝的時候並沒有使用,因為所有電影拍攝完成之後都需要做調色的動作。
用手機拍電影的挑戰是「安全感」
用手機拍攝機動度高,但是演員的不安全感也會被加深,廖明毅指出,以往用大機器拍攝,會有很強的存在感,但是這次邱澤第一次面對「手機」。因此,他會在每一次拍攝完成之後,就用手機播放畫面給邱澤看,藉此與演員建立信心。
邱澤指出,「這次我會接受是因為它很短。」對於邱澤來說,最大挑戰是自己的心態,另外他透露自己相當怕「阿飄」,尤其在表演的時候,為了滿足導演的需求,通常需要想像一些情境,把自己投入到那個狀態。
邱澤分享,其實導演用 iPhone 拍攝時,某個層度不用再為機器服務,更多的是回到角色自身,導演給演員非常大的信心與自由度,所以更容易表達自己,不會沒有安全感。

此外,由於是雙方第一次合作,廖明毅會在事前提出「文字腳本」、「手繪分鏡」以及「現場拍攝分鏡」給邱澤看,透過這樣的形式,不只與邱澤建立了信任感,更因此提升了工作效率。
導演用手機拍片的好處與期待
「以往需要至少三個人扛一台 25 公斤的攝影機跟腳架到處跑,要換鏡位都是個消耗。」廖明毅表示,大機器有大機器好的地方,用 iPhone 拍攝則是可以直接在現場嘗試不同角度。接下來他也會一直嘗試用手機拍攝不同類型的電影,事實上下一部劇情長篇電影《夢魘》,就會使用 iPhone 拍攝。

談到對於 iPhone 的期待,他認為如果之後的 iPhone 三顆鏡頭光圈都跟 iPhone 12 Pro Max 的廣角鏡頭一樣,然後可以拍 5K 甚至更高解析度的影片,那麼基本上就無敵了。
在技巧方面,廖明毅分享,由於智慧型手機特性的關係,拍攝時會盡量把畫面安排豐富一點,不要去拍太單調的場景,像是停車場那樣的畫面,都是經過設計的,它會讓你覺得畫面更具有電影感。至於用手機拍攝的不二法門就是「一直拍」,藉此訓練構圖能力,他說:「手機就在你的口袋,拿出來多練習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