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今年在聖誕樹下獲得的禮物是 Apple 的 AirPods Pro 2,那麼恭喜你,未來三年內,至少不用為入耳式耳機煩惱,尤其是 Apple 生態系用戶,本篇要分享的就是這樣的開箱心得。
開箱
第二代 AirPods Pro 花了將近三年的時間開發,仍定在 7000~8000 元之間的中高階價位,確實是會讓一般人在入手之前考慮再三,所以本篇會稍微從入門開箱開始來分享產品體驗。按照慣例先分享原廠盒裝,此次同樣提供 Lightning to Type-C 傳輸線,耳塞材質倒是沒有變化,一樣的閉鎖式設計,而且都是矽膠材質,倒是增加了一個 XS 尺寸的耳塞,適合更多人使用。
順帶一提,想要知道耳塞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可以點選「耳塞套服貼程度測試」,點進去之後你會聽到一組測試音樂,播放完之後,系統會主動提示你是否合適。
外型略有不同
外觀方面,先說跟上一代相同的地方,包括耳柄的長度、入耳式耳塞的設計、耳殼本身的大小,都沒有任何更動,而且都是IPX4 防濺水。降噪麥克風與後置透氣孔設計也是相同,目的可快速地偵測到傳入的聲音,然後互相配合,在你聽到前就能將噪音抵消。
我在這邊同時做了一個嘗試,那就是把一代的耳機放入二代的充電盒,另外我也嘗試把二代的耳機放入一代的充電盒,雖然兩者都可以成功放入,但卻都不能充電,我認為這是因為耳機柄底下的充放電配對模組有做了重新設計,而且當你抽出來聆聽的時候,手機也會有相對應的提示。
另外,耳柄的觸控位置跟之前一樣,但是功能上也有新增,預設的話向上/向下滑動則分別是調高/降低音量。其他長按是通透/降噪模式的開關,按一下啟動 Siri 則維持不變,兩耳的手勢配置也可以單獨重新設計。
設計不一樣的地方如下圖所示,耳機殼的底部除了 Lightning 傳輸孔之外,多了四個洞,不過是左一、右三的配置,我不明白為什麼 Apple 為什麼採用這樣的不對稱設計,右邊三個孔裡頭有個此次新增的揚聲器,透過搜尋功能可播放聲音,協助我們找到它。另外我發現第一次配對的時候,或者電量過低的時候,也都有提示音,總之,這一代 AirPods Pro 很努力的在爭取存在感。
耳機保護殼的正面仍然是提示燈,充電中會呈現綠色,低電量會呈現紅色,至於左側新增了一個非常高檔的吊繩孔,透過這樣子主動發聲+吊繩孔的雙重設計,意思很明顯了,就是要讓大家不要再搞丟了。
順帶一提,這次左耳、右耳跟耳機殼三者除了可獨立顯示電量之外,也可以各自獨立支援尋找功能,尤其充電盒本身就像是AirTag一樣,內建U1超寬頻晶片,三者都可以自體發出聲音協助尋找,這個功能真心實在太貼心,但是耳機的提示音明顯比耳機殼還低,所以還是需要透過尋找功能來定位協尋會比較好。
升級的偵測模組
圖中左邊的是 AirPods Pro 2 、右邊的是 AirPods Pro。這邊有一些小但是對於降噪功能與耗電量有幫助的變化。那就是在第一代 AirPods Pro 上,皮膚偵測模組和降噪麥克風組合在耳機內部。到了第二代,皮膚偵測模組明顯變小,降噪麥克風改為設計在耳殼的頂部,壹哥認為這樣的配置比上一代來說可以更好偵測與處理環境聲音,因此達到節能效果。而這一代皮膚偵測模組設計更小的原因,主要是在於這一代的偵測模組升級,而且還能夠更精準地開啟和暫停播放。至於麥克風的配置與 AirPods 3 相似。
無線充電盒與續航力
續航力方面,在使用這副耳機將近一整個月的時間,以不專業的分享而言,綜合降噪與通透使用的時間,大概連續使用一個工作天(8小時)沒問題,我有嘗試音量開到 80%,並且啟用降噪連續聽 YouTube,大約使用 4 個小時下來,耳機電力只剩下 23%,不過這時候我的耳朵就需要休息了,拔下來的時候會有點不適感。倒是這一代有個有趣的功能,那就是充電盒支援無線充電,支援MagSafe,甚至還支援以前 Apple Watch的充電器。最快速的回電方式還是線充,大約 5 分鐘就可以提供一小時的電池續航力。
更「自然」的聲音
如果你是原先 AirPods 的用戶,認真使用一段時間,絕對可以感受到降噪和音質方面的升級。我很喜歡 AirPods Pro 2 的降噪體驗搭配空間音訊,我認為這樣子可以讓我完全沈浸其中,好好的工作。只要啟用它,即便是在咖啡廳,我可以在聽不到外界的聲音的前提下,完全投入工作之中。蘋果聲稱這一代由於加入了 H2 晶片,因此,降噪效能最高可以是上一代的兩倍,我是信了,因為相較於 AirPods Pro而言,我甚至在咖啡廳內聽不到磨豆機的聲音,搭配 Apple Music 的空間音訊,我真心可以聽得到非常自然的原生音樂。
尤其是在聆聽流行音樂或者樂團類別的聲音,可以輕易感受到更具層次感的聲音,尤其是手機啟用「高保真壓縮」聽音樂的時候,不管是聲音的清晰度、還是低音衝擊力與人聲,我認為都比初代 AirPods Pro提升了一個等級,這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在我測試 Samsung、SONY、BOSE、Soundcore 等品牌耳機時,至少這兩年測試的前後代產品並沒有像是 AirPods Pro 這樣的整體升級,主要的原因除了硬體升級,一方面也是因為 Apple Music 軟體、iOS 系統平台也做了陸續的升級,這讓我的聲音體驗有了不同層次的感受。
這邊順帶一提,三星今年推出的Galaxy Buds 2 Pro,大致上的體驗都跟 AirPods Pro 2相似,就連支援 24 bit高保真音效也都相同,不過我當時就使用 iPhone 14 Pro Max 跟 Galaxy Buds 2 Pro 配對來聆聽 Apple Music,結果並不盡人意,後來了解之下,想要獲得該項高保真音訊體驗,必須使用搭載三星 One UI 4.0 的 Galaxy 裝置搭配 Apple Music 來聆聽才行。
耳機安全性調整
Google 公司的 Pixel Bus 產品產品能夠主動偵測環境聲音,進而控制手機調整音量,舉例而言,當摩托車騎士碰到比較吵雜的環境,正在聽的歌就會調整比較大聲。不過 Apple 的想法也是類似,但是會比較希望盡可能的保護用戶的耳朵,證據就是在最新的 WatchOS 9.2 更新之後,多了一個「耳機安全性」的設定,你可以將滑桿拖移到偏好的分貝量,最高可以設定100分貝,這項功能壹哥研究了一下,只要 Apple Watch 偵測到等同設定分貝數的外界音量,這時 iPhone 就會分析耳機音訊,並且降低超過固定分貝的聲音,這項功能叫做「降低高音量」,壹哥會比較建議這項功能未來能夠以適應外界聲音的形式自動調整。
還有一個功能叫做耳機通知,這是為了保護用戶的聽力,如果你聽耳機音量的時間長到足以影響你的聽力,iPhone 會自動傳送通知,告知你應該調低音量。收到通知後,下次插入耳機或使用藍牙連接時,你的音量會自動設為較低的音量。當然啦!你可以選擇再次調高音量。

小結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一開頭就說了如果你是 Apple 的愛用者,你手邊有 iPhone、Apple Watch,甚至你工作的時候使用 Macbook 或者是 iPad Pro,那麼最適合你的耳機就是 Apple AirPods Pro 2 了。到了二代,我認為音質、降噪,甚至是收音效果都有很明確的提升,而且這一代入耳式耳機感覺也比較通透一點,配戴起來耳朵也比較不會有悶悶的煩躁感。甚至如果你是 Apple Music 的訂閱用戶,你能夠更完整的感受到空間音訊、高保真音訊等體驗,而且與其他擁有相似功能的耳機相比,Apple 似乎在這方面做得最好。
另一個不錯的升級,那就是它擁有 Lightning快充,也支援 MagSafe 或標準 Qi 無線充充電外,甚至可以使用 Apple Watch 磁力充電器充電,這在出差的時候等於可以減少外出攜帶的充電線材。
如果真的要挑缺點,那麼我認為它應該要更 AI 一些,畢竟都用了最新的連接晶片了。另外,通透模式可以更具有平衡性,當然這樣一來等於需要提升的就是降噪效果,這方面或許讓我更加期待 AirPods Max 2。
One thought on “蘋果 AirPods Pro 2 開箱長時間實測:值得入手的一副好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