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Earth 地球服務加入「縮時攝影」功能 讓你穿越時空看地球演進

Google Earth 地球服務加入「縮時攝影」功能 讓你穿越時空看地球演進

Google Earth 服務今天迎來自 2017 年以來最大規模的更新,現在用戶可以按「時間」來觀看地球,並且加入「縮時攝影」(Timelapse)功能,用戶可以觀看過去 37 年來的 2,400 萬張衛星相片匯編成具互動性的 4D 體驗,一銅見證這顆星球上將近四十年的演變。

如果你假日有空,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科技時空之旅,而且是血淋淋的,你可以見證過去將近半個世紀以來全球各地的變化,更清晰地了解不斷變化的地球。

現在只要透過 g.co/Timelapse,就可以透過搜尋列輕鬆選擇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並觀看該地的縮時變化。或者你也可以開啟 Google 地球並按一下船舵,從說故事平台「旅行家」上找到「縮時攝影」功能來查看互動式導覽。舉例來說,你可以看到 1984 年到 2020 年台北市的變化過程。

此外,Google還上傳了超過 800 部 2D 和 3D 的公用縮時攝影影片 (清單連結:g.co/TimelapseVideos)。你可以選取任何影片並用 MP4 格式播放,或是在 YouTube 上觀看這些影片。 

巴西朗多尼亞州 — 看巴西原住民 Suruí 人為自己的家園「亞馬遜雨林」展開保育行動所帶來的影響

沙烏地阿拉伯焦夫省 — 看沙漠如何一步步發展出農業生態

美國內華達州 — 見證拉斯維加斯的逐漸擴張

「縮時攝影」的基礎技術是 Google 與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CREATE 實驗室」的專家合作開發出來的,此外,Google Earth 圍繞在「森林變遷」「都市成長」「氣候暖化」「能量來源」「脆弱之美」,等五大核心主題,並且針對每個主題提供互動導覽,讓使用者可以進一步探索。

能做到這層度,應該也只有 Google 了!Google Cloud 上數千台電腦用了超過 200 萬小時的處理時間,才將多達 20 PB 的衛星影像編譯成 4.4 兆像素的影片動畫,規模相當於 530,000 部 4K 解析度的影片!而這所有的運算工作都是在我們的碳中和資料中心內完成。順帶一提,Google 資料中心採用 100% 可再生能源。

Google 指出,這項工作能夠完成是因為美國政府和歐盟提供可開放存取的數據,並秉持著探索新知與探險的精神,排除萬難將火箭、探測器、衛星及太空人送到外太空收集資料;如果沒有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的協助、美國地質調查局陸地衛星 Landsat 計畫 (世界第一個、也是時間最長的民用地球衛星觀測計畫) 及歐盟哥白尼計畫 (Copernicus)及其哨兵號衛星 (Sentinel) 的貢獻,Google 地球的「縮時攝影」就不可能完成。

*資料來源:Google 地球、Earth Engine 及推廣計畫總經理 Rebecca Moore

Leave ur Comment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