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篇 iPhone SE 3 應該是在開賣前夕上線的,今年它搭載 A15 Bionic 晶片、支援 5G 雙卡,價格落在 13900 元(64GB)~19000 元(256GB)這區間。趁著週末我實際帶著它出門,再次確認一下這支手機在實際使用上的價值,我認為這是一款在市場上非常高CP值的手機。
*開箱:
按照慣例還是要先開箱,原廠盒裝維持 Apple 的環保政策,提供給你手機、Lightning to Type-C 傳輸線、退卡針跟說明書。
*外觀:
就像實測影片提及的,我這次入手的是黑色款,外觀設計跟上一代都是一樣的,我很喜歡這支手機的手感,一方面重量只有 144 克,跟一般旗艦機動輒超過 180~210 克之間,這支手機算很輕,手機大小也只有138.4 x 67.3 x 7.3 mm,採用圓角的霧面金屬中框搭配雙鏡面玻璃設計,握持起來手感非常好,而且全機支援 IP67 防水防塵,水下一公尺可以撐 30分鐘。
另外,因為手機大小一樣,所以如果你是之前 iPhone SE 2 的用戶,這次的手機保護殼不用另外加購,兩者是可以互通的。至於我這次入手的黑色款放在室內看起來是黑色,但是在戶外的話會帶有一點點略淺的藍色,所以才叫「午夜黑」吧!
*一樣的手勢操作:
iPhone SE3 的手機螢幕是 4.7 吋,底下有實體的指紋辨識,在手勢方面也都是一樣的,由下往上滑可以進入控制中心,按一下 Home 鍵可以返回,快速按兩下 Home 鍵可以呼叫歷史操作的應用程式,對著應用程式或者對著功能介面長按可以叫出功能選項,對於 iPhone 6s 或者 iPhone 8 的用戶來說,手勢操作可以無縫升級,我覺得這是一大優點。
但是如果你是從過去 Android 全螢幕中階手機換過來的,那麼可能要稍微習慣一下,如果你說你已經習慣全螢幕觸控,那麼在這邊會建議你選擇搭載 A14 bionic 的 iPhone 12 mini(售價NT$19,900 起)或者直上 iPhone 13 mini(售價 NT$22,900 起)。
我稍微比較了一下 iPhone SE3、iPhone SE2、iPhone 12 mini 跟 iPhone 13 mini這四支手機,可以很清楚看到 iPhone 12 mini 跟 iPhone 13 mini 比較小,但是螢幕卻比較大(5.4吋),在顏色選擇上 12 mini 跟 13 mini 有許多選擇,所以在這中間你可以稍微抉擇一下。
iPhone SE3 的 4.7 螢幕也是 LCD 面板,解析度1334 x 750 像素,一樣支援原彩顯示、P3 廣色域顯示、最大亮度625 尼特,螢幕規格各方面來說都是一般,相較於 5.4 吋的 iPhone 13 mini 來說,螢幕視野差距蠻大的。
*5G:
iPhone SE3 在台灣支援的是實體 SIM 卡+eSIM 卡的 5G 雙卡雙待,我這次使用的是 iPhone SE3 搭配中華電信 5G 的門號在台北信義區進行實測,正如同你在影片當中看到的,5G 速度為 159Mbps/80.1Mbps,如果只開啟 4G,網速也只有 19.9Mbps/29.6Mbps。
所以如果你是 4G 吃到飽搭配限量 5G 的,那麼可以先切 4G ,等你有需要的時候再換 5G。設定方式很簡單,只要進入「設定」>「行動服務」>「加入行動方案」就可以加入 eSIM卡。也可自己行設定自己是要單純使用 4G 還是 5G,或者選擇 5G 自動,這方面必須要先插入 SIM卡,然後進入「行動服務」>「語音與數據」來設定,如果你選擇 5G 自動模式,哪麼手機會自行判斷你所在位置基地台的訊號強度,然後自動在 4G 跟 5G 之間切換。
*效能:
iPhone SE 2022 搭載 A15 Bionic 晶片,它的 GPU跟 iPhone 13 一樣是 4 核心的,略遜 iPhone 13 Pro 一點,安兔兔得分超過 76 萬,Geekbench 5單核成績 1724、多核成績 4136,圖形運算來到 10743,這方面別說是 Android 中階機了,就算是旗艦機也都看不到車尾燈。然後我還發現,這一代的記憶體提升到4GB ,這方面確實有助於多工處理。
這兩天我都有拿來玩《英雄聯盟:激鬥峽谷》跟《絕戰時刻》,我很久沒回去使用小手機玩遊戲了,突然覺得在反應上來說速度會比較快一點,但是缺點也是大小,當我又回歸 iPhone 13 Pro Max,發覺兩者之間體驗差蠻多的,一方面是螢幕面板 13 Pro Max 是 OLED 的,一方面則是視野問題,以我來說我會覺得是方便度的問題,但是我已經不習慣回到這麼小的機身來玩遊戲就是了,兩者之間音效品質也有差異。
*拍照:
iPhone SE 3 的拍照規格跟上一代相同,它的自拍鏡頭一樣是 700 萬畫素,主鏡頭是一顆 1200 萬畫素的廣角鏡頭,但並不是 iPhone 13 系列那顆廣角,物理感光效果比較弱一些,所以在這方面會有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你可以看一下台積電代工的 A15 Bionic 晶片的 AI 效能如何,下面幾張是 iPhone SE3 跟 iPhone SE2 前後代的比較:


















簡而言之,這一代iPhone SE雖然拍攝規格是一樣的,但是藉由新一代 A15 Bionic 晶片,你就會發現這一代的效果提升了不少,尤其是透過深度融合(Deep Fusion)跟 HDR 4 的表現上,尤其當手機在逆光拍攝,或者即使是在正常光源拍攝大樓或者風景,新一代 iPhone SE3 呈現的相對強大的優勢,所以著重拍照的人來說,這一代的 iPhone SE3 可以是經濟又實惠的好選擇。
iPhone SE3 支援 iPhone 13 系列才擁有的拍攝風格(詳情可以觀看影片),可以讓你在拍照的時候,快速選擇標準、豐富對比、鮮明、暖色跟冷色五種不同的拍攝風格,實際拍照起來效果一樣是非常明顯。
我另外還拿了 iPhone 13 mini 來做比較,我發現這一代 iPhone SE 碰到低光源會明顯比 iPhone 13 mini 弱一些,但是一些AI 調校來說,iPhone SE3 也不完全輸給 iPhone 13 mini 就是了。






*續航與充電測試:
這次我把手機帶去雲林老家,發現手機在訊號不佳時,我刻意切換到 4G 來使用,手機耗電狀況跟上一代差不多,即便是在 5G 環境下玩《英雄聯盟:激鬥峽谷》一小時內,手機耗電約 10%,在 WiFi 6 環境下玩一小時,手機耗電量約在 6% 左右,手機正常使用半天(醒來的時候為凌晨4點),手機電力剩下 23%,不過我家人的 iPhone Xs 已經剩下 10% 以下需要充電的狀態。
iPhone SE3 原廠充電規格是 18W,可以在 30分鐘之內充電 50%,另外這一代一樣支援 Qi 無線充電,實測過程中,iPhone SE3 即使是使用原廠 20W 充電器,它的充電功率仍約在 15W 上下,我發現在前 50% 的時候充電速度最快,手機從 0% 到 10% 花了約 10分鐘,當我從 31% 提升到 50%花了 17 分鐘,之後速度開始轉慢,我總計在 30 分鐘內手機電力從 31% 提升到 65%,我花了 50 分鐘才讓手機電力提升到 85%,但是在 1 小時後才從 31% 充電到 90%,最後在 1 小時又 16 分鐘才把手機充飽(真的是太久了)。
*總結:
以目前 13900 元的同級機種來說,最大對手應該是三星近期發表的Galaxy A53,另外有近期推出的 realme 9 Pro系列,其他像是去年推出的小米11T 5G 系列,OPPO Reno 6 5G系列,vivo V21 5G系列等機種也都可以列入考量,跟他們相比,iPhone SE3 是唯一一款單鏡頭產品,螢幕相對比較小,充電效率也比較慢,但是效能不僅遠遠超越這些手機,在圖型運算效能甚至超越市場上所有 Android 旗艦機,跟上一代SE一樣,這是一款以下對上的新一代小鋼炮。
在第二次實測來說,我花了一個週末來適應這支小尺寸手機,在日常收納上來說相當符合我預期上的需求,我可以很快地從口袋拿出口機、在不使用的時候可以很輕便的收到我的包包,原廠矽膠保護殼很好用,它可以讓我安心的放在包包的夾層而不用擔心手機被刮傷。iPhone SE3 在續航力方面有明顯比上一代更好,但是充電效率我覺得沒有比 iPhone 13 還要好。
全機支援 IP67 防水防塵這方面是附加價值但是跟上一代相比,我覺得 iPhone SE3 的價值是 5G、效能、全機 IP67 防水防塵以及無線充電,尤其是效能方面,它可以讓我暢快地使用 Adobe Lightroom來編修照片,儲存時間也不用等待,它的觸控反應也比較快,另外是它在拍照上僅靠AI處理就能夠完全碾壓 iPhoen SE2,甚至有些比 iPhone 13 mini 還要好。
iPhone SE3 確實適合許多默默的在使用中階、入門手機的人,不管是舊款的 iPhoen 4s 或者使用不到一兩年就快掛了的 Android 入門機種,但是如果你是舊款 iPhone 用戶,你在猶豫要升級 iPhone SE3 還是新款 iPhone,在預算不高的前提下,iPhone 12 mini 跟 iPhoen 13 mini 是個非常好的選擇,他們有更大的5.4吋螢幕,相似或相同的效能,但是拍照上多了超廣角端的鏡頭可以使用。當然,如果你考量的是價格,而且不想去習慣新的觸控介面,那麼換上這支手機,你在各方面都會非常有感,它是無庸置疑的CP值機皇。